??海藻提取物 ? 海产藻类(Algae)的统称,通常固着于海底或某种固体结构上,是基础细胞所构成的单株或一长串的简单植物。大量出现时分不出茎或叶的水生植物。以海藻为名的生物囊括了很多种,这些形体差异巨大、横跨了多种生命体,共同点主要是生活在海水中,可以通过自身体内的色素体以及光合作用来合成**物。 形态特征 1、大叶海藻:皱缩卷曲,黑褐色,有的被白霜,长30~60cm。主干呈圆柱状,具圆锥形突起,主枝自主干两侧生出,侧枝自主枝叶腋生出,具短小的刺状突起。初生叶披针形或倒卵形,长5~7cm,宽约1cm,全缘或具粗锯齿;次生叶条形或披针形,叶腋间有着生条状叶的小枝。气囊黑褐色,球形或卵圆形,有的有柄,*钝圆,有的具细短尖。质脆,潮润时柔软;水浸后膨胀,肉质,粘滑。气腥,味微咸。 2、小叶海藻:较小,长15~40cm。分枝互生,无刺状突起。叶条形或细匙形,先端稍膨大,中空。气囊腋生,纺锤形或球形,囊柄较长。质较硬。 海藻生长习性 生长在低潮线以下的浅海区域—海洋与陆地交接的地方,在这里海浪的冲击力比较缓和,海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,加上阳光充足,无论是红藻或褐藻,虽然颜色不同,都含有叶绿素,可以利用日光进行光合作用,制造食物,它们行光合作用,所释放出来的氧气,更是动物们呼吸所不可缺少的;海洋世界之所以如此缤纷热闹,海藻的功劳实不可没。 药用价值 该品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Sargassum?pallidum(Turn.)C.?Ag.?或羊栖菜Sargassum?fusiforme(Harv.)Setch.?的干燥藻体。前者习称“大叶海藻”,后者习称“小叶海藻”。夏、秋二季采捞,除去杂质,洗净,晒干。又名海蒿子、海菜。藻体暗褐色,50?厘米到1?米以上。 海藻性味咸寒,具有清热、软坚散结的功效。脾胃虚寒者忌食用。 海藻是指生长在潮间带及亚潮间带肉眼可见的大型藻类,通常包括绿藻、褐藻及红藻三大类。在古代中国及日本就有利用海藻做为食物的证据,古医典包括《本草纲目》、《本草经集注》、《海药本草》及《本草拾遗》等都有用海藻**各种疾病的纪载。 例如常见的石莼及礁膜藻具解热及治咳嗽、痰结、水肿及泌尿不顺等用途;海带及马尾藻除可治甲状腺肿外,也有降血压、血脂、血糖及抗凝血功用;紫菜具有预防高血压,*及延**命的效用,《本草纲目》提到“凡瘿结积块之疾,宜常食紫菜……”;麒麟菜则能治支气管炎、气喘及化痰结,动物实验也显示其具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的作用;鹧鸪菜及刺松藻有驱蛔虫的功效。此外,尚有许多种海藻依其化学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用途。 海藻也是印尼及其它东南亚国家的传统药材,用于退烧、治咳,以及**气喘、痔疮、流鼻涕、肠胃不适及泌尿疾病等。日本人喜欢食用海藻,以加强身体*、抗**的能力,且可有效改善糖尿病症状及纾解紧张压力。 中文名:海藻 性味:味苦、咸,性寒,*。 炮制:拣去杂质,用水略漂,稍晾,切段,晒干。 归经:肺;脾;肾;肝胃经 功效:软坚;消痰;利水;退肿。甲状腺肿大,项下淋巴结结核。散结气痈肿,腹内积块、胀痛、腹中空鸣。还可下十二种水肿,疗皮间积聚暴溃,留气结热,利小便。 主治:瘰疬;瘿瘤;积聚;水肿;脚气;睾丸肿痛;(疒颓)疝。 ①《本经》(《神农本草经》):主瘿瘤气,颈下核,破散结气,痈肿症瘕坚气,腹中上下鸣,下十二水肿。 ②《别录》:疗皮间积聚,暴癀,留气,热结,利小便。 ③《药性论》:治气痰结满,疗疝气下坠,疼痛核肿,去腹中雷鸣,幽幽作声。 ④孟诜:主起男子阴气,常食之,消男子癀疾。 ⑤《海药本草》:主宿食不消,五鬲痰壅,水气浮肿,脚气,奔豚气。 ⑥《本草蒙筌》:治项间瘰疬,消颈下瘿囊,利水道,通癃闭成淋,泻水气,除胀满作肿。 ⑦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治慢性气管炎等症。 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.5-3钱;浸酒或入丸、散。